全国客服热线:
18775376461、13878167728、18172041881
广 西 奶 业 协 会
GVANGJSIH NAIJYEZ HEZVEI
工作简报
2017年第五期(总第5期)
广西奶业协会秘书处 2017年11月16日
—————————————★—————————————
广西区畜禽品种改良站近期组织调研组,对我区目前水牛业生产和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形成《广西水牛杂交改良与综合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报告对我区近三来年水牛养殖利用的基本情况、水牛杂交改良利用工作亮点有较详细的介绍,针对目前水牛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其中用较多篇幅提到我区水牛奶业发展现状,总的情况是困难较多但机遇并存,有较大发展潜力。
广西奶业协会领导认为该报告对我区水牛奶业生产企业有很好的启发借鉴作用,建议有关企业认真解读。在充分了解整个市场大环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市场经营目标,找准市场定位,抓住机遇做大做强。
附件:
广西水牛杂交改良与综合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广西区畜禽品种改良站
(2017年10月22日)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区水牛杂交改良与综合利用情况,为我区进一步开展水牛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准确的基础资料,2017年10月上旬,我站组织两个调研组,分别赴柳州市柳城县、柳江区,来宾市兴宾区,钦州市灵山县、钦北区,北海市合浦县,贵港市桂平市、港北区等广西水牛存栏较多地区,以召开座谈会及实地考察的方式,初步了解了目前我区水牛业生产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广泛听取了水牛养殖业主、配种员、基层畜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对我区水牛杂交改良及综合利用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据统计数据显示:调研县(市、区)内水牛存栏约39.4万头,其中能繁母水牛18.8万头;杂交水牛8.4万头,占水牛存栏数的21.3%,杂交水牛中约4.3万头为乳用,其余为肉用或役用。
1.近三年水牛养殖、利用的基本情况
1.1水牛存栏情况。
近三年,广西水牛存栏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来宾市兴宾区为我区水牛存栏量最大的县区,存栏量从2015年的15万头下降至2017年的12万头,钦州市灵山县从2015年的7.1万头下降至2017年的6.3万头,柳州市柳城县下降到6-7万头,钦州市钦北区下降到4.6万头,其他县(区)下降到2.5万头以下。更令人担忧的是,综合春秋两防信息和基层配种员掌握情况,广西水牛实际存栏量与统计部门统计的数字严重不符,实际存栏量只有统计数的25%-30%。,个别村委存栏水牛只有20头。
从水牛饲养规模上看,水牛规模养殖有所发展,但小散户居多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目前仍大都零散地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散户中,每户饲养1-3头水牛的居多;仅有兴宾区有2个存栏50头以上水牛的规模场,其它各县(区)基本无存栏50头以上水牛场。存栏5-49头水牛养殖大户以灵山县最多,有12964个,其次是钦北区有299个,再次是兴宾区有164个,其他各县(区)存栏5-49头以上的杂交水牛场小于50个。从水牛品种结构上看,各地仍以存栏本地水牛为主,只有个别县区饲养杂交牛较多,主要集中在灵山县和钦北区,杂交牛主要养殖在大户,饲养规模在5-49头之间,分别占其县(区)牛场总数的99.3%和40.5%,其他各县(区)以饲养本地水牛为主。
1.2水牛杂交改良及综合利用情况。
所调研县市区近年来开展水牛杂交配种工作比较好,每年配种数 11.8万头,产杂交牛仔9.4万头,形成了一定得水牛良种化优势,农民通过销售杂交牛增加了收入,据估算,这些县市区每年向外销售杂交牛3.86万头,按同等月龄杂交牛比本地牛收购价高3000元计,可增收1.16万元。通过近30年的不断杂交改良,灵山县杂交水牛存栏数最多,占该县水牛存栏的68%,其次是桂平市,杂交水牛占有率为35%,再次是兴宾区,柳江区,杂交水牛占有率为21%。可见,这些县市区虽然在水牛杂交改良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水牛良种化程度仍然没有预测的高,多年来所开展的杂交改良成果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目前,我区仍以出售杂交牛作为肉牛为主,而且出售年龄越来越低龄化,杂交水牛综合利用程度低,乳用体系还不够成熟。7个县市区中只有灵山县、兴宾区在皇氏乳业公司收奶的情况下利用少量杂交水牛作为乳用,绝大多数杂交牛用作肉用和役用。因为种种原因,我区乳用杂交水牛产奶量较低,水牛奶比较效益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导致水牛乳企普遍经营困难,大大制约了奶水牛养殖产业的发展,特别在灵山县表现突出。据估算,灵山县挤乳水牛2.2万头,按年均单产1.7吨,收奶价格8.6元/kg计算,灵山县水牛奶年收入仅为3.2万元,可见,水牛奶经营收入还抵不过饲养成本,更谈不上创造效益。
但从走访到的兴宾区原皇氏乳用奶水牛场,该牛场已承包给广东私人老板,该老板挑选优秀的产奶水牛用于更新原有的牛群结构,加上合理的饲养管理,其水牛泌乳期平均产奶量2.6吨,水牛奶收购价约9.8元/kg,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可见,只要有优秀的杂交牛群,水牛奶业发展潜能巨大,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从此可以看出,只要有计划长期坚持选育,杂交水牛产奶是有很大潜力的,在奶价合理的情况下,广西杂交水牛用作奶畜是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调研,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区在水牛杂交改良利用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农村增收和农民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农民通过出售杂交水牛用于育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养殖户普遍反映,杂交水牛生长度快,牛贩子给的价钱高,9个月龄前的杂交牛,一个月龄得1000元没问题。收购架子牛用于育肥,育肥效果较好,平均增重1.2-2kg/天,育肥3个月后出栏,见效快。在柳州、来宾和钦州市,都有新建的规模肉牛育肥场,养殖有大群体的水牛群,特别是钦州市富牛牧业公司目前有9个规模养殖基地,每个基地可饲养育肥500头牛以上,全区其它地方利用杂交水牛育肥的场户也比较多。所以杂交水牛的肉用性状普遍受养殖户欢迎。二是农户出售高代杂交母水牛用于乳用。如在合浦县的石湾镇,很多村屯的农户专门饲养杂交母水牛用于配种后再出售到灵山县境内和广东,怀孕6个月左右的杂交母水牛售价在2万元以上,农户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资源,杂交水牛在肉用和乳用上都表现出很大利用潜力和推广前景。
2.水牛杂交改良、利用工作亮点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水牛品种改良工作上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亮点。
2.1 在杂交改良体系建设方面。
柳州市开展牛品种改良示范村屯建设,出台了《柳州市牛品种改良示范村(屯)建设标准及补助标准》,从牛品种改良工作突出的村屯中选出示范村屯,每个补助2万元,按照“选点→示范→巩固→辐射”的模式稳步推进,建成一个,巩固一个, 辐射一片,在巩固中发展壮大,促进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同时,每个示范村屯补助3000元,用于升级改造配种站点,提高服务能力的工作经费。
2.2 在鼓励和支持农户饲养杂交水牛方面。
各地市出台了不少的激励政策。如柳州市出台了《牛品种改良奖励办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和相应的奖励措施扶持养殖户饲养良种公牛和杂交母牛,多生产高代杂交牛。经过5年的政策扶持,柳州市的杂交水牛数量不断增加且分布相对集中,如调研组走访发现,柳城县寨隆镇龙旦村每日约60头杂交水牛集中在村口放牧;大埔镇洛涯交易市场每圩日可见约120头杂交水牛上市交易。
2.3 在新引进的地中海水牛品种利用上面。
合浦县东园家酒奶水牛基地及其合浦水牛养殖地区,利用地中海水牛公牛和冻精杂交改良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杂交后代主要表现在体型和产奶方面,一是四肢发达较高,体型较长;二是杂交母牛产奶增加,平均单产可以达到2.6吨左右。
3.存在问题
3.1水牛存栏量不断减少。
近几年我区水牛存栏量呈逐年减少,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农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以前用水牛作为役力的农作已经普遍被机械替代,只有在调研的辖区的蔗区仍喜欢用本地水牛做为役力使用;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普遍转移其它行业或城市,如在柳州一些地区,近两年蚕丝价格上涨,养蚕周期短,见效快,在政府的引导下很多农户都转为从事养蚕产业;三是外地特别是广东省商人深入我区水牛养殖区争抢收购大量水牛做菜牛,育成牛尚未成年就被收购进入广东省菜牛市场。
3.2 品种老化,杂交改良意识较差。
由于广西从国外引进的2个河流型水牛品种历史悠久(1955年开始引进),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杂交改良应用,极有可能存在近亲繁殖的风险,导致杂交后代出现退化及杂交优势不明显的现象。特别表现在灵山县境内乳用品种牛方面,大多数奶水牛养殖场(户)根本不使用人工授精的冻精,只使用公牛本交。并且作为种用的公牛品质很差,根本不能用于种用,导致作为乳用的奶水牛的体型及体质较差,产奶较低(平均单产仅为0.5-0.8吨);作为肉用的公牛生长性能表现不强,(如饲养至8月龄肉用出售,本地水牛售价仅5000元,而杂交水牛达8000元)从而从源头上制约了杂交水牛发展的动力。
3.3优秀配种员流失严重,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下降。
一是大部分市、县(区)等从事牛品改工作的中坚力量仍然是乡镇兽医站技术人员,自从明确畜牧系统编制内人员禁止配种收费后,导致优秀配种员退出;二是农村散户养水牛越来越少,民间的优秀配种员因受当地群众爱戴和信任,被推荐当选村干部后而无法从事牛品改工作。基于以上的原因,直接导致我区的优秀牛品改员数量减少,间接导致水牛人工授精效果下降,总受胎率为45%左右,有的甚至在20%,这一点群众难以接受。
3.4杂交水牛外流严重。
水牛散养户普遍偏爱饲养本地水牛,原因:本地母牛耐粗饲,听使唤,同时每年可以做为母本产牛仔创造效益。而杂交牛不听使唤,难管教。并且受眼前经济利益和其它因素的驱动,很多农户把产下的杂交水牛在出生6-8个月就被出售外省。致使高代杂交水牛外流严重,许多产奶量高的优质奶水牛或高代后备母牛都被外地客商买走,这对水牛奶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5 水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生态养殖意识淡薄。
从调研的辖区情况来看,不管是肉用还是乳用绝大多数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的比例较低。不管是散养还是规模养殖,水牛养殖方式比较粗放,大多数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方式养牛,以鲜草喂牛为主,草料品种单一,采食量不足,有时饲喂的草料变化无常,导致母牛营养不足或不均衡,易患各种疾病,导致奶水牛产奶量低。并且在职能技术部门中的管理者及技术员,都认为水牛养殖一定是要放牧及有水洗澡的地方才能养殖。养殖场内“脏、乱、臭”普遍存在,粪尿横流。缺乏现代生态养殖模式,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没有达到生态养殖的效果,未能形成水牛养殖场的经济增长点。
3.6饲养成本增加而奶价偏低,养殖奶水牛效益下降。
目前,农民生产的水牛奶收购价为一级奶8.6元/kg,二级奶6.5元/kg,比 2000年收奶价为4.0元/kg多4元左右/kg,但目前饲养奶水牛的成本比2000年提高了180%以上。农民养殖奶水牛获利甚微,有的甚至亏损,养牛积极性下降。而当前市场上牛价很高,一头一岁多大的杂交牛在市场上售价达8000—10000元,许多养殖户选择以出售牛犊和奶水牛为盈利,放弃了挤奶,导致了奶水牛存栏数和水牛奶产量停滞不前甚至有的萎缩。
3.7发展资金短缺,养殖户融资难。
如在灵山县一些养殖(场)户想扩大奶水牛饲养规模,但苦于资金难以解决,向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贷款十分困难。按目前市场价,一头一代杂能繁母水牛需8000元左右,二代杂10000元左右,经测算每户饲养5头左右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饲养5头奶水牛需投资5万元左右的引种费,加上建设牛舍、流动资金等需要10万元左右。由于银行贷款额度低,每户只能贷款3万元左右,农户筹集这笔资金比较困难。因此缺乏资金投入成为制约水牛奶业大规模发展的“瓶颈”问题。
3.8龙头企业缺乏,奶农与乳企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从调研的辖区及整个广西养殖水牛的情况来看,在水牛养殖上没有大型龙头企业,不管是在肉用方面的养殖还是乳用方面的养殖,不足以带动周边农户对杂交水牛大量的养殖。在乳用方面,只有广西百强、广西皇氏和广西壮牛3家水牛奶业龙头企业从奶农和小规模的养殖场收购水牛奶。从调研结果看,这些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没有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利益联结体,乳品加工、销售增加的利润没有惠及奶农,奶农一直处于弱势,导致奶业发展缓慢甚至走进死胡同恶性循环的现象。
4.建议与对策
4.1 提高对杂交水牛产业发展的新认识。
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是广西的独特区
位优势和历史机遇促成了广西水牛产业,要把水牛产业当作广西一项特色产业来抓。不管是散养还是规模养殖,不管是肉用还是乳用,水牛都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牛肉和优质的乳制品,更能为广西畜牧业发展提供出彩的途径。全区上下,要因地制宜,“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杂交水牛的肉用和乳用优势,走出广西水牛产业的新天地。
4.2继续坚持品种改良优先,为水牛产业打牢物质基础。
几十年的品种改良实践证明,水牛品种改良可以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是农户增收、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现阶段,迫切需要引导和扶持广大群众留养高质量的能繁母牛特别是杂交母牛,坚持不懈地开展品种改良,才能为进一步提高水牛产业发展效益和可持续性后劲打下牢固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引进的地中海水牛种公牛及其冻精,为广西水牛杂交改良及其综合利用提供种质支持。
4.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杂交水牛的生产潜力。
从目前的情况看,广西的水牛奶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受制约的因素很多,尚不具备大范围、大规模开展杂交水牛挤奶的条件,在未来三年内,更应因地制宜,采取“宜肉则肉,宜乳则乳”的措施开展水牛的综合利用,达到促进水牛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4.4出台奖补政策,激发养殖母水牛积极性。
从调研来看,广西水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没有高质量的母牛群体。没有大量高质量杂交水牛作为基础,奶水牛产业发展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路越走越窄。破解困局需要转变思想,要从问题的根源处采取措施,对杂交母牛扩繁和奶水牛利用奖补并重,把水牛做为补助对象纳入杂交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并在补充额度上给予一定倾斜,从而提高社会养殖高质量母水牛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出台政策,扶持水牛产业的骨干龙头企业和杂交水牛养殖场做大做强,形成资金、技术、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渠道等生产要素方面优势,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水牛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及推手。
4.5以金融创新为抓手,扶持水牛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
做强靠科技,做大靠金融,发展水牛产业一定要借助金融工具,利用杠杆作用,把有限变无限。建议政府及畜牧管理部门成立水牛产业专项发展担保金,谁养殖母水牛,就给谁担保贷款,谁开展水牛综合利用,就给谁担保贷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先在条件成熟县(市、区)试点。一般情况,有政府背景的担保金,银行提供的信贷规模可以达到担保金的10倍。产业的发展一定要破解资金困局,水牛产业发展也不例外。